Latest

星河资讯

中文 | EN

星河志 | 刘竑:十八年前的航天梦,今日终于飞天梦圆

2022/01/14

 

“我很荣幸能与一群奋力拼搏、锐意进取的小伙伴们并肩战斗,也更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,就让我们在拼命忘我的时间里,去共同体会人生真正的充实与快乐!”

-- 星河动力总体设计专业设计师刘竑


我一直非常欣赏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句名言:

“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。从远处凝望光明,朝它奋力奔去,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,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。”

十八年前,我拿着《飞天梦圆》纪念册,心里孕育了一个航天梦;十八年后,我来到星河动力,今日终于飞天梦圆。

 “5、4、3、2、1,点火,起飞!”

手里拿着航天英雄亲笔签名的《飞天梦圆》纪念册,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里载有我国首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火箭,当这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、直冲云霄,我的心便也跟随着一起飞向了那无垠的苍穹。

这是2003年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成功造访太空后,我参加《飞天梦圆》纪念册签发时的情景。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,我的心里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,并随着时间的推移,静静孕育着一个瑰丽的航天梦。

我出生于一个工程师的家庭,父亲是一名航空维修工程师。在他的持续影响和熏陶下,我自幼就向往着广袤的蓝天和浩瀚的宇宙,无数个日夜都与飞机手册、技术资料为伴。等到上初中的时候,我便已经把《航空概论》一书完整阅读了两遍,更是在一次演讲会上,以《飞机飞行的原理》为题给同学们做了演讲。

1962年9月12日,在美国休斯顿市莱斯大学体育场正中央的讲台上,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对着数千观众坚定地说道:“我们决定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,并非它们轻而易举,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。”这场著名的登月演讲深深激励了人类积极探索宇宙的热忱,也持续鼓舞着我无惧艰难险阻、一路披荆斩棘。

于是,在高中毕业之后,尽管有着语言、生活习惯、远离家乡等诸多困难,我还是坚定地来到美国普渡大学,开启了圆梦之旅。本科期间,我主修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动力,系统地学习了航空航天理论知识,并参与了多项设计竞赛和实践活动;硕士阶段,我进入了当年肯尼迪发表演讲时的莱斯大学,深入学习航天器设计与优化,向航天梦又迈进了一步。

恰逢此时,大洋彼岸的祖国正式开启商业航天的全新时代,看到一个接一个的技术创新和商业突破,我意识到,商业航天会是我与浩瀚宇宙之间的桥梁,是梦圆的开始,当即下定决心,毕业后定要回国,投身商业航天。

2020年11月7日,谷神星一号(遥一)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,让我对星河动力这家公司充满了好奇:作为民营火箭领域的后起之秀,如何在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首次发射成功入轨?带着疑问,回国后我迫不及待的前往星河动力与公司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张军锋、副总师李炜等前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,这个团队的踏实奋进、忘我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,让我对公司后续的发展充满了期待。这里,将是我圆梦的地方。

于是,2021年3月1日,我正式选择加入了星河动力,成为了一名火箭助理设计师。

入职伊始,我重点学习了谷神星一号小型运载火箭的总体及各分系统技术方案,广泛阅读了总体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,逐渐对这型火箭的系统组成、各分系统功能、性能指标建立了一定的认识。后来,在公司领导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,我对火箭的认识也逐步从关注表面的系统组成、位置布局转向对内在原理、各系统互联关系的探寻,思考问题的态度也逐渐从问“是什么”转变为“为什么”。

11月,我作为谷神星一号(遥二)发射试验队成员赴酒泉执行发射任务。在发射场期间参与了各级对接、系统测试、演练及发射等工作。一次次校核复算,一遍遍检查确认,让我深刻感受到从设计、生产到发射,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、质量至上的航天精神。

2021年12月7日12时12分,谷神星一号(遥二)火箭一飞冲天。站在监控器前,盯着不断变化的实时数据,十八年前的儿时记忆又浮现在眼前,与现实重合在一起。

随着一声“发射成功”!每一个人都在欢呼雀跃,互相拥抱,而我也不禁热泪盈眶,今日终于飞天梦圆。

自此,星河动力成为了国内首个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、首个取得连续发射成功的民营航天企业。而为了实现下一阶段谷神星一号固体火箭的生产批量化、市场规模化的发展目标,未来我们也将在技术状态细节把控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、管理流程优化等诸多方面迎来更高水准的要求与挑战。

作为公司的一员,我很荣幸能与一群奋力拼搏、锐意进取的小伙伴们并肩战斗,也更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,就让我们在拼命忘我的时间里,去共同体会人生真正的充实与快乐!

相关新闻

  •  

    一箭八星! 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(遥十)运载火箭

    阅读更多

  •  

    星河动力航天与德国FEM-Composites公司、马来西亚Distant Blue 航天公司签署发射服务战略合作协议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