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test

星河资讯

中文 | EN

星河志·青年特辑 | 王博:及时当勉励,吾辈当自强

2021/07/01

 


 

要决心做一枚“卒”子,虽然行动迟缓,一次只能移动一步,却绝不会后退。

——星河动力弹道设计师王博

从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学院走进北京的星河动力航天,从飞行器设计专业走到弹道设计岗位,缘结星河,实属幸运。

不同往届的毕业生,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了我们毕业的主旋律。结束答辩后的空白期,和同学、亲朋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“未来”的事情。很多同学选择了国企、央企,找了份相对安稳的工作;也有人跨行就业,甚至另谋他法,总之,各有渡口。

思考良久之后,我还是想试试曾在心里幻想过无数次的商业航天。恰逢其时,一位师兄给我转来了一条链接——“星河动力2020校园招聘”,我知道,机会来了。

于是,半个月后,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进京路。结束隔离的第二天,我便正式加入了星河动力。犹记初次踏进十三楼办公区的瞬间,雪白的墙上赫然写着首飞倒计时的字样,让我想起曾经的考研倒计时,既亲切又熟悉,这种奋斗拼搏的激情瞬间吸引了我。

图 | 王博在公司内部留影

环境的变化,难免带来一些心理的起伏。在专业方面,可以说,我算是跨了半个专业就业。刚开始除了一些工具软件,专业知识方面也是十分头疼。那些术语概念、公式理论,看着很像,仔细一读,又不是一回事。

幸运的是,周围的同事们十分热情,他们会耐心地和我讲一些他们的经验和心得,教导我剖析问题、帮助我解决问题,最终引导我把这些过程变成自己的积累。遇到弹道专业的问题,前辈们的几句话就能帮我把问题梳理明白,并且讲解清楚。编程出了问题,同事一顿操作就能帮我找到问题所在。领导同事也经常对我说,“咱们单位和部门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,在工作的时候,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觉得不舒服的、有问题的,就直接说,不用顾忌,我们一起进步。”作为刚步入职场的小白,得到诸多同事的帮助和鼓励,工作技能一路升级,同事间真诚以待,我很感恩,也很珍惜。

从前的我,很容易“庸人自扰”,但是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,我才发现,其实自己只需要尽力去做到“见贤思齐”就好。平易近人的领导们,学识渊博的前辈们,严谨细致、踏实刻苦的同事们,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。我不知道其他职场人的天花板在哪,但我确信,我的天花板就在我周围,睁眼可见。

图 | 王博(左一)与总体技术部同事合影

转眼间,数月倐忽而过。我的工作状态也渐入佳境,我开始满怀期待地用双手去描绘自己的航天画卷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首枚火箭——谷神星一号(遥一)也迎来了它的首飞任务。

金秋十月,大漠戈壁。走进东风航天城,那灿烂金黄的胡杨仿佛在诠释着全中国最纯粹的秋色。我们置身于美景中,开展着紧张的准备工作。

首飞那天,我被派去了西安卫测中心做数据保驾。虽然人没有在发射现场,但是我的双眼却紧紧地盯着西安测控大厅的屏幕,眼看着我们的火箭越来越接近目标轨道,我的心脏才慢慢地落了下来,我们,成了!一时间,我像个不知所措的孩子,平静的外表下,藏着内心的惊涛骇浪。

图 | 王博工作照

现在,我主要负责谷神星一号(遥二、遥三)的弹道设计运载能力分析和复查,以及星箭ICD对接。几天前,当我正为调通一段程序而开心不已时,低头一看日历才猛然发现,我已经来到星河一年多了。看到旁边同事的象棋,我缓缓的从书里拿出刚加入星河的时候写下的话:要决心做一枚“卒”子,虽然行动迟缓,一次只能移动一步,却绝不会后退。这一年多,我也一直都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,不断向前,践行自己的诺言。

一度春秋,恍然如梦,我知道,有些事情,注定这辈子也不会忘记:

忘不了入职时候大家欢迎的场景,那种如沐春风的欢喜;

忘不了第一次去实地看试验,那种心心念念的期待;

忘不了第一次去总装厂测试,那种震撼寰宇的激动;

忘不了在西安遥祝首飞胜利,那种笑中带泪的骄傲和自豪。

……
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志芬主任那句“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”犹在耳边,但我们的谷神星一号(遥二、遥三)却已全面备战,蓄势待发。依稀记得有同事说过,“不做中国的SpaceX,只做世界的星河动力航天。”希望星河动力航天今年的发射任务,也能如首飞一般,飞向太空,实现圆满成功。

最后,一首词赠与陪我走过这一年的同事们:与君行,共勉之。

《江城子·夜游凉水河畔有感》

年少轻狂心不安,彩云间,出长安。亲友切盼,不见南归雁。茫然幸遇君相伴,拨云烟,前路见。

凉水河畔凭栏看,灯火暗,星河灿。志在九天,敢教鸿图展。不惧万仞勇登山,踏九天,月可揽。 

——王博


相关新闻

  •  

    一箭八星! 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(遥十)运载火箭

    阅读更多

  •  

    星河动力航天与德国FEM-Composites公司、马来西亚Distant Blue 航天公司签署发射服务战略合作协议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