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test

星河资讯

中文 | EN

星河志 | 崔品:能打、靠谱,一起干一件伟大的事儿

2021/06/01


网上有人评价,星河动力是个很“能打”的团队,

深以为然。

因为能打,所以靠谱,

一起干一件伟大的事儿!

——星河动力总体部部长崔品

 

记得那是一个夏天,北京气温持续走高,空气闷热得不行,有位神秘的“说客”朋友却突然造访,问我是否有意加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。

他的话音才刚落,我的心中就莫名升起一种预感——真正要找我的人,恐怕是那位旧友。果不其然,在当晚的饭局上,我便见到了他,此人正是在商业航天领域创业不久的刘建设。

要说与刘建设的相识,时光还要回溯到2011年3月。那时的我才初出茅庐,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,入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国家某重大型号研制工作。就在入职的第一天,由于办公室工位紧张,部门领导便安排将刘建设的工位换到别处,以迎接我和另一位新人的到来。就这样阴差阳错,我与刘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事实上,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刘建设于我,亦师亦友。在工作上,他尽职尽责地指导;在生活上,他尽心尽力地照顾。这份经年的情谊与信任,早已让我对于离职创业怦然心动。

“民营商业航天现在是蓝海一片,国家政策也非常支持,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。” 从商业航天的相关政策,到星河动力的企业使命,到商业火箭的市场缺口,再到目前可行的技术路径,在久别重逢后的那一晚,平时不善言辞的他侃侃而谈,说了很多。也正是在那一晚,我终于下定决心,加入他的团队,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商业航天的创业浪潮之中。

 图 | 崔品(左)与刘建设

于是,等诸事安排妥当之后,我便正式告别了奋战8年之久的航天院所,放弃了安逸又稳定的体制内工作,也放下了工作过程中积淀多年的个人成就,从丰台东高地的大院,来到了亦庄开发区的写字楼。面对未知,探索全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

最早期的星河动力,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技术人员尚不足10人,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,倒逼得大家不得不身兼多岗。而面对新领域、新知识、新岗位、新职责,如何重新自我定位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?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。

都说创业难、创业难,其实难就难在,每一个人都需要勇于离开舒适区,直奔挑战区。过去在体制内工作了8年之久,我的工作内容、工作思路、工作岗位等都已经相对固化,而在加入了星河动力后,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。我所需要肩负起的不仅仅是原本擅长的结构与结构总体岗而已,还有火箭系统总体岗、固体动力总体岗、轨姿控动力总体岗、火工品总体岗等等诸多岗位;工作内容更是从谷神星一号固体火箭研制策划,到大型地面试验等顶层策划,再到参与控制系统方案以及电气单机方案等讨论,以及一些供应链协调与商务对接工作,不一而足。

图 | “谷神星一号”转运前留念

面对全方位的工作挑战,唯有变成了一块永远也吸不饱水的海绵,才能有望真正突围成功。于是,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各种专业报告、航天红宝书,积极地与优秀的同事们反复交流与讨教,终于在实现自身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,迅速跟上了商业航天创业的发展脚步。

其实,在公司创立之初,与我经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,大家经常都在兼职干着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,甚至从专业分工上的最下游专业,直接就跳到了顶层总体专业。这里面固然有人手紧张的客观原因,但也直接孕育出了星河动力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观—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兴趣方向,尽力为每个人提供从事全新工作岗位的机会,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变得更加优秀。

在星河动力,大家日常的工作流程也极度扁平化,不管之前的职位有多高或有多低,在这里,大家都彼此尊重、互相信任、充分包容;技术方案也从来都是通过民主协商来确定,风险由大家共同承担。现在来看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公司给予每一个人的充分信任与支持,才让星河动力能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,用最少的人力资源、最低的研制经费,完成了“谷神星一号”商业运载火箭的超高精度入轨。

图 | “谷神星一号”发射团队合影(崔品左七)

网上有人评价,星河动力是个很“能打”的团队,我深以为然。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,人才稳了,团队才“能打”;团队“能打”了,公司才会强大。而目前的星河动力,技术团队已趋于稳定,每个人都乐于把自己最信任的同学、同事、朋友吸纳到公司来一起干事业。试问,当团队“能打”了,技术又何愁不靠谱?在星河动力,只要你愿意,就有施展抱负与才华的机会,就能一起干一件伟大的事儿!


 

相关新闻

  •  

    征途漫漫从头越 奋楫逐浪向未来 | 回首2023 展望2024

    阅读更多

  •  

  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C及C+轮11亿元融资

    阅读更多